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革命文物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序列完整、等级较高、内涵丰富。2022年12月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该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并与《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铜川市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共同构建起具有陕西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
延安宝塔山。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守护好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史;滚滚延河水,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下的星火广场旁,“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14个大字在层峦叠嶂之中熠熠生辉。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3年底,将延安建设成为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助推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典范,使之成为全国一流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2022年11月17日,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示范区自2021年创建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了解,延安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革命类纪念馆30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多年来,分46批修复各个旧址和纪念馆的文物1.64万余件。同时,延安积极开展“寻根工程”,先后与30余家单位在旧址保护修缮、陈列布展等方面合作共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旧址保护,近三年共实施文物保护维修项目81个,革命文物保存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旧址。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内,讲解员带着游客在中央大礼堂的党旗下唱起《东方红》,在歌声中共忆往昔峥嵘岁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批爱国青年以救亡团体的名义,历时13个月,一路辗转到达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一组革命青年抵达延安的老照片前,讲解员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要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让博物馆体系实现新优化。延安着力构建全域覆盖、主题鲜明、主体多元、层次分明的革命旧址纪念馆体系,统筹整合地方场馆布局,提升地方场馆展陈水平,分区域、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地方革命历程,推动维修后的革命旧址逐步对外开放。
延安革命纪念馆。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此外,延安累计投入128.71亿元旧城改造资金,对老城区重点革命旧址环境进行整治提升,以延安宝塔为代表的革命旧址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28.9万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的宝塔山下,可以看到不少游客在此驻足留影。15000平米的山体崖壁化作巨幅荧幕,随着光影变换,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波澜壮阔、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艰苦卓绝,一幅历史长卷在《延安颂》《南泥湾》等歌曲中徐徐铺陈。
“延安加强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建设,全面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形成了‘中华魂·圣地延安’‘中国根·寻根祭祖’‘黄河梦·逐梦黄河’和‘黄土情·寄情黄土’等旅游品牌。”罗文利表示,红色旅游带动了苹果、畜牧等产业发展,培育出的“延安苹果”“峁疙瘩”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带领着村民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革命文物主题文化创意产业相继推出20类数百款文创产品,建成“红色筑梦”众创空间、创新科技产业园和南泥湾359创业基地,革命文物持续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用好数字化传播手段讲好革命故事
近年来,针对有相当数量的文物还存放在文管所库房,无缘与广大观众见面,生活在乡村的农民极少能享受到博物馆的服务等问题,陕西省大力借助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数字化传播手段,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即可游览博物馆。据悉,陕西数字博物馆平台上已经完成144座博物馆的数字化,其中包括19座革命类博物馆和纪念馆。
2022年3月24日,陕西省文物局、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通过遴选100个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推出的“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传播项目,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制作的“红色故事微视频制播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研发项目”共同入选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在陕西革命旧址云传播项目中,全省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均有视频讲解,可以足不出户遍览红色景区。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全国首个‘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体验中心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试点建设,我们依托陕西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运用5G+AR/VR、云计算等技术,建设了集公众教育、数字展示、线上体验、知识传播为一体的革命文化数字教育平台。”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袁猷峰介绍,体验中心还开发了以“我是小八路”IP形象为设计元素的全国首款革命文物主题公交学生卡,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卡面的二维码就可观看革命文物故事视频,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全国首款革命文物主题公交学生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供图
此外,2021年6月12日,陕西发行了全国首套革命文物数字公交卡“长安通红色文创交通卡”。首套4款封面分别是“宝塔山”“抗大证章”“延安革命纪念馆”“小炕桌”。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文物局联合西安地图出版社共同编制的《陕西红色印迹》地图正式发布,让革命文化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陕西红色印迹》地图。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参观者更注重对革命传统教育的体验,为此,首先就要加大对文物的研究和征集力度,把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件革命文物承载的革命信息、革命故事研究透,传播给大家。”陕西省文物局一级巡视员周魁英表示,利用互联网+革命文物、VR、AI技术,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能够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延安革命旧址,川陕、照金革命旧址博物馆等都在努力营造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场景。
厚植革命文物保护的红色沃土
近些年,陕西革命文物的管护水平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存状态持续改善。近3年,国家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约3.6亿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完成87项革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完成延安革命旧址群安全监管平台等41项安防、技防和消防项目,以延安、照金、马栏为代表的陕西革命旧址得到妥善保护。其中,延安鲁艺革命旧址东西山维修保护工程荣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西北局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荣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为进一步夯实陕西革命文物工作基础,2020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了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历时两年,10余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两百余人参与,共调查革命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2201处,形成革命文物调查的“陕西经验”。
“按照‘以史实为基础,以实物为依据’的调查原则,调查队伍采取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实地调查与查阅档案资料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点的文字、图片、影像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形成调查成果。”罗文利介绍道。2021年9月30日,“为有源头活水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展”在西安美术学院开展,随后在省内其他高校进行巡展并推出线上展览,是陕西革命文物调查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与此同时,陕西的革命文物管护力量得到切实增强。陕西省文物局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延安市设立副厅级建制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西安、咸阳、铜川等市设立革命文物处(科),其他市县结合实际加强机构及人员配置。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初步形成,在《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突出革命文物工作,推动形成点、线、带、片贯通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
《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明确了革命文物在弘扬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作用。据陕西省文物局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省共有革命纪念馆76家,共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41226件(套)。“为了守护好这片红色沃土,陕西文物系统坚持守正创新、守土尽责,推动全省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罗文利表示,下一步,陕西省文物局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为加快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