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王多权,是在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的一次美食活动上,在众多美食、特产展位中,王多权的手工十字绣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在热闹的氛围里,他坐在轮椅上,心无旁骛地拿着针线,游走在自己的作品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外出务工的浪潮席卷了所有山村,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男性到外地当矿工,王多权就是这无数矿工中的一个。王多权是八仙镇狮坪村9组村民,1996年,刚满20岁的王多权跟随表哥到山西,在表哥的黑口子上干活,没多久他就在矿洞里遭遇了矿难,王多权自腰部以下瘫痪,从此,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刚刚回到家里时,王多权对未来感到绝望,他根本无法坐立,行动仅限于床上,就这样王多权在屋里的床上一躺就是二十余年。最初几年,担心王多权有轻生的念头,母亲只能时刻陪着他,很多时候是在他的床边纳鞋底,后来,他发现母亲做绣花的鞋垫能挣钱,他便接过来学着做。
“手上忙着,时间就过得特别快,心里也不会胡思乱想。”王多权说自己逐渐喜欢上了针线活儿,做起来不知疲倦。一开始是给小侄女做一双小鞋垫,然后是鞋子,再一步开始赠送亲戚。王多权在上学时纳过铺盖,缝过扣眼,他的针线活很快拿得出手,慢慢的,村里的邻居开始上门找他帮忙做些针线活。“后来看到别人修十字绣,我才开始绣。”王多权在接触了十字绣以后,便爱上了这个绣功复杂的手艺活。
起初,王多权绣的都是小幅的十字绣,那时的他还躺在床上,不能坐起来,绣布太大撑不开影响刺绣手法,王多权想到用竹竿做成大大小小的方框,把绣布固定在方框内进行刺绣。随着作品越来越大,王多权索性请木匠给他定制了一张床,这张床的床头钉着一根两米高的木架,顶端固定一个铁环,穿过一根绳子,绳子下端是竹竿固定的十字绣画布,这里就是王多权实现个人价值的小舞台。
“他每天都要绣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上厕所都在绣,手烂了也会一直绣。”王多权的侄女王红林对记者说道。看着一直忙着刺绣的伯伯,王红林眼里满是感激。王红林父母离异早,爷爷早年也去世了,年迈的婆婆也丧失劳动能力,父亲常年外出务工,王红林就和婆婆、伯伯王多权住在一起互相照顾。王红林说:“我伯伯就像我另一个父亲,是他养大了我。”
眼下王多权在摊位上正在绣一幅《花开富贵》,已经绣了一个月了,还需要四个月才能完成。当记者问绣好以后打算怎么处理时,王多权笑着说:“有人要就卖。”他绣的装饰画,幅幅针脚整齐,色彩鲜明,除此之外,现场还展示有万马奔腾的马到成功,还有迎接财富的财神爷。他说:“没人买就留着,能不能卖钱不重要,主要是我有件事做,不会让自己闲下来。”
王多权的绣品多的可以卖三四千元,少的几百块、几十块都有。“其实我伯伯的十字绣收入不是很可观,有时候一年也就一两副。”王红林说道。虽然十字绣如今已经远离大家的关注,市场也逐渐没落,但是他的伯伯王多权一直在坚持。于王多权而言,虽然收入不多,却是他生存的价值,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如王多权自己说:“绣十字绣不为别的,就是活着而已。”
如今的王多权,可以谈笑风生,脸上的笑容很知足。他也从刚受伤时的“要强大起来”到现在真正得“强大起来了”。除了自己日复一日训练到大小便能自己解决,生理上的基本尊严得到了尊重,他还能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靠绣十字绣维持家人生活。十多年如一日,王多权的坚强努力也逐渐被大家认可,成为远近闻名的自强励志模范。
近些年,王多权每天通过手机看新闻,他还开通了社交账号,把平日里的生活感想和十字绣作品发在网上,渐渐地,他的事迹被山外的人所了解,也从网络上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人鼓励他利用短视频直播,可能会有更多收入,王多权却因为自己性格内敛话不多而不敢尝试。他说他就是单纯喜欢十字绣,可以在其中得到放松,只要忙起来,心里就是快乐的,至于以后,也会坚持绣下去,或许会尝试直播,人生总要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