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对植物进行拍照记录
5月18日,西安天气格外晴朗。和往常一样,陕西省西安植物园主任岳明和他的团队继续进行西安植物的“植口普查”工作。为全面调查西安野生植物、植被资源现状,摸清西安市辖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本底,今年3月西安市第一次野生植物和植被资源调查启动,岳明带领团队所做的工作就是这项调查的一部分。
“1034156.16公顷的调查区域内,有多少种植物,长什么样子,有哪些还未认识的植物,我们都要了解清楚。”岳明说。当天,记者跟随调查团队,一同走进祥峪森林公园沉浸式体验绿野觅精灵的酸甜苦辣。
眼睛一“扫”快速辨识植物
上午10点,记者在祥峪森林公园门口与岳明带领的调查团队一同出发,只见调查人员都穿着长裤和运动鞋,一人一个背包,脖子上还挂着相机。除了这身“驴友”的装备外,他们手里还拿着一根类似于晾衣杆的长杆子,杆子上长着个剪刀头。岳明向记者解释道:“这是高枝剪,带上它,一抬手就能轻松夹到树枝上的叶片,用来收集大树枝条这样的木本植物标本。”
走进森林公园内,道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柔软的草丛。“我们所要观察的对象,就是这些植物们,无论是出现在路边、河边,还是长在林子深处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柔嫩的草本植物,一个都不能落下。”岳明说。
调查员们按照事先设定的路线,正式开始调查工作。为了不看漏任何一株植物,调查员们时不时走进草丛里,爬到山坡上,蹲下、站起如此不停反复。“植物大多是混杂着生长的,一片地上有很多不同种的植物。”调查员寻路路说。大家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辨认一边记录,“三叶木通、臭草、牛尾蒿、白屈菜、华中五味子、山杏、野芝麻、绣球绣线菊、秦岭铁线莲、涝峪苔草、蝎子草、多花木蓝……”听着调查员不假思索地报出植物名称,记者发现,他们只要眼光一扫,就能轻松辨认出来,并完成记录。
除了现场辨认、记录,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还会挑选一些花朵和叶子完整的植物,连根拔起或用高枝剪剪下一小枝,装进透明塑料封袋,带回去做标本。在西安植物园的标本馆里,目前馆藏有8万余份植物标本。
一年至少有两百多天在山上跑
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侯颖告诉记者,西安市第一次野生植物和植被资源调查涵盖西安市14个区县,设有秦岭山地、渭河谷地和西安城区三个自然地理单元,整个调查将历时三年,完成后将建立西安市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
这样的工作强度,对调查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几乎每天都要钻树丛、下水潭,去到平时无人进入的区域和植物打交道。一年至少有两百多天在山上跑,有时一连三五天都得住在山上。一天的户外工作下来,步行至少十五六公里。
采访当天,上午的调查完成后,岳明建议大家先吃午餐补充一下体力。此时,调查队员们从背包里拿出一包干饼、几袋榨菜、火腿肠和小面包,摘下帽子,坐在水边的石头上就吃起来。“植物的季节性变化非常强,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算充裕。为了赶时间,午饭只能在山里随便对付一口干粮。”岳明说,一般,植物调查都会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进行。有些植物冬天不生长,落叶,这都会对植物的全面调查造成影响。所以,今年的植物调查选择在初春开始。那时候,气温虽然不高,但是工作强度大,每天工作结束,全身都是汗。现在气温持续走高,这种天气最难熬,稍微走两步,汗水就湿透了后背,背包像一块枕头捂在背上,让人有种太阳下蒸桑拿的错觉。
正说着,一只石龙子从石头缝里扭动着身体爬过,吓得记者瞬间蹦了起来。调查队员们见状,不约而同地笑了笑,便继续吃饭。“在野外遇到各种昆虫、蛇甚至野猪、羚牛、黑熊等猛兽都不足为奇。只要不主动伤害野生动物,人类是不会无故受到攻击的。”岳明淡定地说着。
除了野生动物的威胁,在野外看起来没有攻击力的植物,有时也会成为麻烦。就像蝎子草,这是一种在路边极其常见的野草。矮矮的几株,叶片翠绿,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茎秆、叶柄上都长满了刺,扎到皮肤上会疼很长时间。“大家野外工作时间久了,都习惯了,不论是野生植物还是野生动物,有毒的没毒的,大家都能很好的应对。”寻路路笑着说。
最开心的事是遇见新物种
午饭过后,调查工作继续。此时,在植物调查记录表上已经写下了一百多种不同植物的名称。满满的六页纸中,有不少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名字。根据记载,西安市行政区域内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有22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8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
“这是马蹄香。”顺着岳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片长着心形叶片、开着黄色小花的草本植物。“它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是一种原始植物类群,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岳明说。
一路走来,记者时不时能听到调查员的欢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华猕猴桃,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翼蓼,秦岭区域特有的涝峪苔草,西安唯一一个以长安命名的长安苔草……
“其实,在秦岭遇到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并不难,最让人兴奋的是,一种新植物被发现。”寻路路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曾发现新物种“秦岭薤”的故事。
在编写《陕西植物志》过程中,寻路路在野外调查时无意间从土中带出一株外观酷似天蒜的植物。回到实验室后,他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株植物并不简单,它在细节特征上与天蒜实有较大差别,最后经过基因测序,证实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又因为该种主要分布在西安鄠邑区、周至,宝鸡的太白、渭滨区等,特产秦岭地区,被命名为秦岭薤。
在调查员的眼中,每进行一次野外植物调查过后,西安的植物种类肯定会有增加,大家也会收获惊喜,这是生态环境向好的象征,但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也必须要重视起来。岳明说,像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草本植物,生长就很有侵略性,如果不控制好,会威胁到本土植物及动物的生存。遇到这样的情况,调查员会将情况立即反馈给林业部门,及时处置。
采访当天,记者跟着调查团队仅完成了一小部分的野外植物调查工作,对于调查员们而言,这只是调查征途的开始。与记者告别后,调查员们带着工具背上装备继续向深山走去。通过他们的调查,西安市野生植物资源和植被的基本信息将被更新,同时,也能在物种和群落两个层面上,评估西安野生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成效,把握人工种植培育状况,认清影响和威胁野生植物和植物群落的因素,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