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名,不仅是一个名字,还包含着历史文化的痕迹。今天的“保护地名文化 记住美丽乡愁”西安地名故事,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和人物有关的路名。
仓颉巷、造字台路和造字台遗址
共同构建出独具人文特色的印记
刘先生出生在西安市西部大道一小区,他的名字中就有一个“颉”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附近有仓颉造字台遗址,而父亲为了能让他写一手好字,专门在他名字中带了一个“颉”字。他也不负众望,不仅字写得好,毕业后从事的也是硬笔书法培训的工作,“以前练字懈怠时,经常来造字台遗址瞻仰。”
5月15日上午,华商报记者通过地图搜索找到仓颉巷,这条路很短,它的东边就是造字台路,造字台路的北侧通向一个长里村,“仓颉造字台”就在村里。村民们都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一问就给指明了方向。
“仓颉造字台”在一家单位里面,没有对外开放,但站在门口就能看见,也可以拍照。
仓颉巷和造字台路是怎么由来的呢?西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介绍说,仓颉巷位于西安市城西南,根据《说文解字》、《淮南子》等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相传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在汉字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而在仓颉巷的东北侧,便是在隋代时期就兴建的造字台遗址,如今的造字台遗址为高约10米、周长100米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上书见方2米左右“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造字台遗址的东侧,便是如今的造字台路。
仓颉巷、造字台路以及造字台遗址,共同构建出西安市城西南独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印记,也缔造了西安市与中华文明汉字文化的不解之缘。
每一个路名都是一段历史
芦荡巷最早叫卢进士巷
除了仓颉巷、造字台巷之外,西安还有很多路名是和人物有关。5月15日,西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对一些此前不太被提及的路名进行了解读。
章敬坊:位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区域内,东起康乐路,西至公园北路。“章敬”一词,来源于唐章敬太后。章敬太后本姓吴,为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唐代宗李豫的母亲。据史书记载,章敬皇后容貌端丽,性格谦逊,得到李亨的宠爱。开元十四年,生长子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开元十七年,生次女和政公主。于开元十八年去世,葬于春明门,即现在的咸宁西路与东二环十字附近。唐大历二年,唐官鱼朝恩捐献其在城东的专院,修建为章敬寺(后改名万寿寺),次年唐代宗李豫亲自到章敬寺拜佛,传为佳话。为彰显西安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故将原章敬寺附近修建的道路以“章敬”为专名,命名为章敬坊。
窦府巷:北起长乐坊,西至景龙池,呈“L”型。对于该路的渊源,长久以来比较集中的说法是,这里的窦府正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的娘家。
太穆皇后窦氏,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宇文邕姐姐之女,从小聪慧过人,相貌出众,性格刚毅,又很有才华。相传窦氏到了婚嫁年纪时,父亲命人在宅邸门屏处画了一只孔雀,称前来求婚者必须在百步之外射两箭,如果两射连中孔雀双目,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消息一出,很多文武双全的官宦子弟前来尝试,但都没能成功。后来李渊闻听此事也赶去一试,结果两箭均射中孔雀眼睛。窦毅见状非常高兴,信守承诺,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李渊。《旧唐书·窦皇后传》中对这段故事也有所记载。从此,便为世人留下了一段“雀屏中选”的佳话故事。
芦荡巷:从繁华的南大街与粉巷向西步行不远,有一条北起南院门、南至五岳庙门,不到350米的小巷子,名为芦荡巷。小巷的原名在今天已鲜为人知,但许多老西安依然记得它的本名——卢进士巷。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卢进士巷为明清西安城巷名,因住卢姓进士而得名。而究竟这位进士到底是明清何时人物、确切名称,今已不可考。但卢进士巷为何演变成为今天的芦荡巷呢?当地老人介绍,卢进士巷的北口正对着当时的陕西京剧院,时年有一部风靡神州的剧目名为《芦荡火种》正在上演,于是便有人提出,因卢进士巷中的“卢”字与《芦荡火种》中的“芦”字同音,就把卢进士巷改成芦荡巷吧,于是卢进士巷就改成芦荡巷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