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老菜场,改造后变身文化创意街区;过去破旧不堪的老厂房,打造出一幢幢生态化办公空间;原来有些老旧的巷子,经过“微更新”后焕发新气象……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近年来,西安市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随着民生短板不断补齐,地标建筑不断涌现,城市建设持续焕发新活力,大大提升了市民们幸福感和获得感。
老菜场吸引市民前来打卡拍照。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晓云 摄
“腾笼换鸟”后的老菜场。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晓云 摄
“腾笼换鸟” 让老菜场充满人气和烟火气
喝一杯香甜的奶茶,吃一顿温暖的火锅,在精致的咖啡店门口歇会儿脚,再到环城公园逛一逛,这是西安市民马晶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度过的一个下午。
能买菜、能遛弯、能聚会、还能打卡,有文艺范儿、更有烟火气。近年来,通过持续性的“微更新、轻改造”,位于碑林区建国门里东南城墙脚下的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已逐渐成为西安市一处必去的网红新地标。
3月20日14时许,记者溜达至此发现,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有街头艺人的深情开唱,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欣赏。街边,各色咖啡馆、小酒吧、特色民宿等时尚元素随处可见,市民们在这里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据了解,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是以西安平绒厂、秦岭航空电器厂及周边老旧建筑物围绕的建国门综合市场为主,实施的“微更新、轻改造”项目。在保留原建筑外立面及主体建筑结构前提下,项目将老旧工业空间腾退再利用,通过对旧建筑群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升级和空间功能转型,构建起来的一个多功能、多业态,极具老西安市井文化特色的文商旅聚集区。
“改造后的老菜场,告别了脏乱差,充满烟火气。这里的菜、肉、水果很新鲜,价格便宜,想要啥都能买到,生活很方便。”信义巷七号院居民冯民中说,老菜场解决周边居民的“菜篮子”问题,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着周边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今的老菜场饱含着原始的城市历史、更新鲜的城市面貌与更接地气的市井文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落户。”在老菜场经营女装店的95后商家曹晨磊说,老菜场管理严格,每天有专人打扫,出门每隔50米便有一个垃圾桶,环境卫生很好……街区氛围浓厚,多元素文化、多样化业态、多客层消费需求,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星光德必易园城市会客厅。(采访者供图)
“过气”老厂房 经过包装设计迎来“新生”
充满时光印记的老厂房,历经创意改造,化身创意园区,吸引集结了众多企业入驻……公园南路上,那座格外引人注目的白色现代简约建筑就是星光德必易园。
3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星光德必易园看到,绿植茂密的园区环境、充满时尚感的城市会客厅、3米高的360°造型鱼缸,以及配套齐全的水吧台、咖啡馆等,释放出年轻力磁场。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碑林科技产业园临公园南路的一栋老厂房。
“在保留老厂房的整体结构和框架的前提下,我们通过脱胎换骨的设计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原建筑内外部空间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办公需求。”上海德必集团西安星光项目执行总经理孙敬文说,星光德必易园是上海德必集团在西安乃至西北地区的首发项目,以科创、文创优质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的创意园区,定位为西安数字文化创新中心。
星光德必易园改造前。(采访者供图)
星光德必易园改造后。(采访者供图)
作为西安递出的又一张城市“微更新”改造名片,星光德必易园让曾经暗淡的老旧厂房焕新蜕变,并通过数字文化创新内核的驱动,迸发出勃勃生机。据孙敬文介绍,目前,园区已入驻一批优质企业,包含新媒体、广告设计、高新技术等。未来,园区将继续完善服务体系落地,开展企业交流会等社群活动,帮助园区有意向的企业进行跨城市合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旧厂房开发改造是建设城市更新实践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莲湖区对辖区内的老旧厂房进行统筹规划再开发,让老旧的厂房“华丽转身”。在莲湖区大庆智路板块暨数字出海产业园项目现场,昔日老厂房已变成造型独特的新式建筑街区和展厅。随着项目稳步推进,通过改造升级和新建建筑相结合的方式,昔日老厂房正孕育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据介绍,大庆智路板块承担着未来大西安城西发展新核心和经济增长极的使命,是莲湖区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的主阵地。大庆智路板块东到环城西路,西至汉城路,南到团结路,北接陇海线,总规划用地约12000余亩。去年9月,火车西站范围内一期243亩土地已完成移交;目前,西电集团提前移交的380亩土地已进入腾迁扫尾阶段。通过改造利用西电集团老旧厂房,莲湖区实施的数字出海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预计2023年3月底将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大庆智路的规划展示窗口、招商引资窗口和项目推介窗口。
“建设掌”灯箱为老巷子添活力。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旭东 摄
“建设掌”灯箱 为老巷子注入新鲜活力
“之前一到晚上我都不出门,怕看不清楚路。”家住新城区建设巷的王奶奶高兴地说,自从巷子有了美观大方的“建设掌”灯箱,老旧小巷也跟着变新、变漂亮了,“真没想到,社区把这个事儿办得这么好”。
据了解,建设巷是新城区解放门街道东大院社区所辖的一条老旧街巷。因缺乏醒目道路标识,部分箱子里没有路灯,一度让住在这里的居民生活出行非常不便。为改善这一情况,街道和社区联合“城事合伙人”成员单位——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西安市路灯管理局共同研讨、考察、设计更新方案。以建设巷居民种植的仙人掌为灵感,欧亚学院师生设计出仙人掌主题标识,并因地制宜地运用到安全警示、停车指示、地点标志之中,让老街小巷焕发出新的活力。经过多日连夜安装调试,路灯管理局工作人员用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居民们的回家路。
老街微更新不仅完善了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也为老旧小区注入新鲜活力。据了解,解放门街道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联合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通过微更新对公共空间和设施进行功能完善,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他们住得更加安心、舒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将策划包装15个城市更新片区(项目)。结合全区项目实际,今年碑林区计划推动崇仁坊、测绘路、草场坡3个城市更新片区,拟投资约116.4亿元。
围绕优化“三轴、三带、四区、五核”空间布局,莲湖区将完成延长石油精密西区棚改、西十里铺村城改、西仪102棚改等3个项目、1558户群众回迁安置等工作。
聚焦“老城提品质、新区提能级”工作目标,为用城市更新擦亮城区“幸福底色”,2023年新城区策划包装的6大片区已完成片区摸底测算工作;试点启动的东元西路44#院、苏宁易购广场、悦荟广场和红会巷4个项目,拟投资约14亿元。
一个个老旧厂房、老旧街区经过精心定位、重新打造,化腐朽为神奇,既留存着城市情怀和美好记忆,又是彰显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名片。随着一个个城市更新项目相继落成,西安的城市功能将更加完备,城市品质将持续攀升。随着一个个民生愿景从规划变身“幸福实景”,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有更多、更具象的表达。
让市民在城市更新中感受西安历史文化魅力
老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特别是作为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老城区,如何处理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是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陕西省决咨委专家组组长石英。“城市更新是有章法的,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是适度超前的,有眼光,有远瞻,有规划,有设计。”石英说,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市民可以发现身边的公园、绿地、休闲的地方越来越多,城市的美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石英说,近年来,西安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维修和改善,需要城市管理者的综合考量,不仅要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眼于未来,让城市因生活而美好。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既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质。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城市更新中,要与传统文化相衔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保护文物,保留汉风唐韵,留住城市传统文化特色,要让居民、游客体验到城市更新后的便利,还要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