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来,陕西抢抓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纵深推进、奋力谱写陕西非洲合作新篇章,力求合作程度更深、合作范围更广、合作效果更好。
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陕西有23家企业在会上集中展示。记者走进陕西展区,探访陕西企业与非洲合作的新成果、新模式、新机遇。
寻觅商机,外商对陕西展区青睐有加
6月29日上午一开馆,陕西展区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来自乌干达的留学生富聪,在西安合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展位前驻足很久。他仔细询问公司的产品,并收集了一些宣传材料。
富聪在湘潭大学读博士,今年就要毕业回家。他说,家乡的村子没有电,所以他对光伏板和储能电池很感兴趣,想多了解这方面的设备,打算毕业后带回去。
富聪很喜欢中国的商品,因为质量好、价格实惠。在一番比较后,他对陕西产品情有独钟,觉得陕西的光伏板性价比高。“如果有机会,想到企业考察,争取达成合作。”他说。
“我们希望非洲朋友了解、使用陕西产品,更希望能为他们改善生活提供便利。”西安合容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非洲大区业务经理祝浩说,“目前,我们在南非市场每年的销售额有1000多万元。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劲东风,我们将以南非为主阵地,向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家多点辐射,走得更稳更远。”
在中非博览会逛馆逛累了,就来陕西大唐茯茶有限公司的展位歇歇脚、品品茶。
香浓的茯茶沁人心脾。两位利比亚的客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连连称赞,还饶有兴趣地拿起放大镜,看了看茯茶里的“金花”。在对茯茶产品仔细询问后,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大唐茯茶的老板约定择日洽谈合作。
炎炎烈日下,在室外的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展区,工作人员细致地讲解着牵引车、自卸车的主要功能和应用优势,一天下来就接待了20多位非洲客商。
“陕汽自卸车结实耐用,服务又好,我是慕名而来!”来自多哥的客商伊冯,用流利的汉语说。看着非洲朋友炙热的眼神、满满的诚意,陕汽员工对拓展非洲业务更加充满信心。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一大批陕西企业走向非洲拓市场,陕西产品得到高度认可,经贸合作快速推进。2022年,陕西对非洲进出口总值94.4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出口68.3亿元,同比增长43.3%。
携手合作,陕西非洲企业美美与共
近年来,陕西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合作持续加强。从高速路到机场,从能源到电力,这些项目为非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非洲承包项目时,陕西企业深入推进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让非洲企业和民众共享项目建设带来的好处。
华山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宏介绍,近年来,公司与南非Group 5公司和WA路桥公司,采取股权合作的模式联合开展了南非第一个大型供水管线施工项目。项目由双方共同经营,所产生的收益由双方共享。
“该项目位于南非北开普省,管线长约76公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南非渥尔贾马贾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供水管满足了12个矿场,14个畜牧养殖场、农场,太阳能园区的生产需求,并为20多个村镇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受益人口2.4万余人。”张国宏说。
中国西电集团积极与海外本土企业合作,与埃及EGEMAC公司在本地设立合资企业西电EGEMAC公司。“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西电集团以西电EGEMAC为依托,参与了一系列大型的输变电项目,参与建设的4座200kV及扩建的500kV变电站源源不断地将本班光伏产业园的绿色能源送往埃及全国,为中埃合作添加硕果,受到埃及政府高度赞扬。”西安西电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运营部副部长马驰说。
“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项目,不仅为当地提供更好的产品、技术、服务,也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双方携手做大做强市场。”马驰说。
据了解,非洲是我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点传统市场,我省企业在非洲市场形成了较好的业务基础。2022年,我省对非洲地区新签合同额17.7亿美元,占比29.5%,完成营业额5亿美元。目前,正在实施的对非承包工程项目有105个。
授人以渔,让非洲员工收获更多技能
随着陕西资金、技术、人员、平台加速进入非洲,近年来,陕西与非洲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人才培训方面,合作日益紧密、互利共赢的同时,情谊也在不断升华。
“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而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真正惠及当地,企业才能获得支持、取得民心,实现长远发展。”对于海外员工的培训,中铁二十局集团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冯英锐颇有心得。
在安哥拉,中铁二十局专门建立了铁路技术学校,每年免费培养500名专业技工。在铁路建设中,超过2万人由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工人。在莫桑比克,他们与中非发展基金合作实施的万宝农业项目,通过与当地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合作协议、免费传授农机操作和水稻种植技术等方式,使当地水稻平均亩产从不到200公斤提升到约500公斤,还让近3000人通过培训提高技能、增加收入。
据了解,走进非洲的陕西企业,正深度融入当地,很多都推行属地化管理。“除核心管理人员及高级焊工从国内派驻外,其他员工均采用国际化、属地化招聘。在博茨瓦纳北水南调项目,超过80%的管理人员是当地人,现场施工人员中当地人超150人,培养了一批技工,还塑造了一批具有国际EPC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张国宏说。
着眼于非洲的需求,陕西企业正积极培养各类人才,帮助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地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