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各地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22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十强县出炉: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常熟、慈溪、宜兴、神木、长沙县和义乌。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独苗苗”,神木继2021年重回前十榜单后,又在2022年“守擂”成功,排位还升至第八名,可喜可贺的同时,也反映出神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榆林神木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资料图)
神木2022年GDP达到2231.47亿元,占榆林市总量的34.1%,占陕西省总量的6.8%。
作为老牌的资源强县,人们对这里的印象是,地下富含“黑色的金子”,坐拥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富得“流油”。然而,即使先天的资源禀赋如此优越,神木也没有“躺着吃老本”,而是积极打造更多的靓丽名片和经济增长点,让县域经济发展出更多的可能。
1984年,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一则文章《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奏响了神木几十年的光辉篇章。
当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神木煤海的消息。(资料图)
正是在煤炭经济的加持下,神木GDP率先在陕西乃至西北突破千亿元,风头无两。
然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能源经济为主的神木,如何脱离煤炭转型升级、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对于神木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机遇。
资源总有挖光的一天,如今的神木,把推进能源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当作至关重要的任务。
将电厂达标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集中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用于油田开采和化工厂制备小苏打(碳酸氢钠)、碳酸二甲酯、丙二醇、碳酸氢铵、可降解塑料等,实现碳基能源的高效清洁绿色应用……国家能源集团15万吨/年CO2捕集和封存(CCUS)示范项目是神木减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集成多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国家能源集团的15万吨/年CO2捕集和封存(CCUS)示范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燃煤电厂CCUS项目(资料图)
与国外同类型项目相比,运行成本可降低30%以上,形成了适用于我国燃煤电站的烟气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技术体系,为燃煤电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近零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国内火电厂开展百万吨级大规模碳捕集项目积累了实践经验,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北元集团,是目前全国单体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其形成了“煤、原盐、焦、电、电石、聚氯乙烯、水泥、聚氯乙烯下游产品”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条,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弃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高效利用,改变了氯碱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另一边,大柳塔国家山地水保科技示范园原属神东哈拉沟煤矿采煤沉陷区,过去该区域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为加快生态修复,神木在这里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如今,这里已经是水利部评定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示范点,展现出煤矿矿区的全新利用标杆模式。
大柳塔国家山地水保科技示范园成功实现矿坑转型。(资料图)
随着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神木煤炭、化工、电力等支柱产业发展快速,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这些星罗棋布的新思维、新做法,让神木逐渐从“卖资源”转化为“卖技术”“卖产品”,让老牌资源强县转化为新工业的“潮牌”。
一望无际的蔚蓝色“海洋”,金黄色的柔软沙滩,成群飞翔的天鹅、鸿雁、苍鹭,摇摆的芦苇……这样美丽的一幕似乎是在东南沿海城市,然而根据定位,这里其实是在黄土高原之上,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省神木市。此番美景让不少网友惊呼:陕北黄土高原也有“海”了?
红碱淖,也称红碱淖尔、红碱淖海子,它不仅是一个淡水湖,还是我国沙漠中最大的湖泊,陕西省最大的天然渔场。
红碱淖地处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陕北防风固沙的一道重要防线。特别是处于榆林干旱风沙区背景下,红碱淖对当地及流域区域的环境变化、气候状况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红碱淖优美景象
为了保护这颗宝贵的“明珠”,2008年,陕西省政府将红碱淖列入重要湿地保护名录。截至2012年,神木方面关停了所有红碱淖周边的煤矿企业,杜绝红碱淖周边的采掘煤矿用水。
近年来,为了保护好红碱淖,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省、市、县林业部门累计投资3910万元,先后实施了防沙治沙、飞播造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环湖绿化、湖荡湿地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1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造林绿化保存率达到85%以上,保护区内林草覆盖率由建立之初的20%提高到目前的45%,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2015年,红碱淖的水面基本保持稳定,止住了连续十几年的递减态势。陕西方面还开展了湖区周边的退耕还湖工作,对环湖一千米区域进行了清理,修建保护带,同时对湖区周边大水漫灌的粗放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发展精耕细作的节水型农业。
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神木的红碱淖保持了水位的稳定,不少珍稀鸟类在此繁衍生息,让红碱淖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地与栖息地。
红碱淖成为陕北候鸟的主要栖息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湖泊对生活在黄土高坡上的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红碱淖的美景极大助推了神木旅游业的发展,今年“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红碱淖接待游客量频频达到上限,人气极高。
综合看来,神木市的做法值得陕西省县市学习,没有拘泥于长板,而是立足于长板再上到更高的层面,将短期的优势转化为长期优势,同时正视短板,弥补短板,并花大力气重塑短板。
今年两会上,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做强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商贸物流、公共服务体系短板,以打造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为突破,带动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发展再上台阶。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力争新培育3-5个经济总量过200亿元的县(市),争取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数量有增、位次前移。
如今,各区县都在积极打造“一县一业”,让长板再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数量。洛川苹果、富平奶山羊、岐山汽车制造、城固航空装备制造、乾县全域旅游、留坝生态康养民宿、宜君中医药……陕西省各区县明晰了发力的产业主赛道,赛道涵盖农业深加工、高端制造业、文旅融合服务业等,极富特色。
洛川苹果香满园。(资料图)
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郭秦川认为:长期以来,陕西省县域经济投资、产业、人力资源等投入均较为薄弱,更多的精力放在帮扶贫困群体,加强乡村振兴上。陕西各区县应借鉴发展经验,在产业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出差异化,加强产业园的功能性和特殊性,增强产业园的竞争力。
然而,打造县域经济,多数是在长板上发力,缺乏改变短板的勇气。陕西省的陕北、关中、陕南各个区域的情况大不相同,但都存在发展上的“痛点”和阻碍,“痛点”难除,但若是打通“痛点”,势必会让县域经济上得到极大发展,促进当地整体水平的提升。
县域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从强县云集的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持续发力,到湖北、河南、四川等内陆省份奋起直追,陕西省在发展的道路上,也应当涌现出更多强县,别让神木一枝独秀,要加快推进和培育“预备队员”,“孵化”强县,扶持强县,让县域经济万紫千红,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