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灞河沿岸,人们结伴挖野菜。 本报记者 田芳昕摄
春,不曾言语,却唤醒了山河、草木和人间。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姹紫嫣红;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生机无限。如潮水一般汹涌激荡的生命力,漫过三秦大地的每一寸。
春意,在草木间萌动生发。阳光下、细雨中,绿茸茸的新芽嫩叶拥簇着,填满人们的眼睛。
春意,也在舌尖上流转盈溢。田野山间、沟旁溪边,鲜嫩气息交织着,冲撞食客的心门。
春风一吹,千山万壑花开,阡陌田畴草绿。人们的味蕾,开始苏醒。
3月28日,在兴平市阜寨镇北八一村的田野上,村民们正在采摘苜蓿。 本报记者 文超摄
最先被惦念的,是香椿树上浅红的叶芽。当第一缕春风荡悠悠地从山坡上掠过,香椿树便高擎起一簇簇“小火苗”。掐上一把香椿芽,洗净后用沸水氽烫,切碎,裹上蛋液再摊成饼。嫩黄微焦的鸡蛋裹着香椿,香而不腻,令人唇齿留香。
其次,是荠菜、苜蓿、灰灰菜、茵陈、蒲公英、野葱、榆钱……风播撒的颗颗种子,苏醒了。密密匝匝的新苗露出头角,一簇簇、一片片,绿柔柔地生长着。勤快的妇女呼朋唤友,将这些蓬勃的生命采撷回家。或焯水凉拌,或与面粉拌匀旺火蒸熟,或佐以其他食材美美地包成饺子……灶火燃起,香气弥漫。
“没啥技巧,过过水,一勺油辣子几瓣蒜,嫽扎咧!”巧妇们说,春日“时鲜”只需最简单的烹饪,便具备十足风味。
舌尖上的春天,是大自然的馈赠。
“适时而食”是代代传承的古老智慧,也是人们和大自然的默契。
3月26日,竞相绽放的桃花蓬勃着春意。 本报记者 陶玉琼摄
春到人间草木知。人们踏着时令,挖贴地的野菜,掐枝头的嫩尖,“快准狠”地搜寻那份“头茬鲜”。
一口鲜香,就是一口春光。
一个个田野间的“小精灵”,纷纷跳上餐桌,让蓬勃的春意在唇齿间荡漾。
清香中有微微的苦,鲜甜在些许的涩之后……爽口的野菜带着乡野的冲劲儿撩拨味蕾,化解了一整个冬天的憋闷,成就乍暖还寒日子里的幸福,让春天获得完整的意义。
舌尖上的春天,是人世间的温暖。
春阳下的芽儿不肯等人,疯了似的猛长,早一天过嫩,晚一天就老了。想要品尝春鲜,除了要有十足耐心时时观望、肯花时间细细找寻外,还需“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机缘。即便如此“大费周折”,人们依旧乐此不疲。
在食物丰盈的当下,菜场超市里每日有上百种食材供人们选择,为何人们还在急切切地盼望“咬”一口春天呢?
3月28日,游客在观赏盛开的油菜花。 本报记者 安涛摄
“每次吃香椿,我就想起老屋背后的那棵香椿树,想起我妈。”不惑之年的韩城汉子早已离开故土,但每逢春天,他一定要吃一口香椿。在乡野间默默发芽的椿树,生长出浓郁的牵挂。
每一朵花苞绽放、每一片新叶舒展,都有一段柔软的心事。春天,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是“才下舌头,又上心头”的缠绵羁绊。
母亲的手艺、家乡的味道、儿时的记忆……那些根植于记忆深处的熟悉味道,质朴隽永,勾连着人们深藏心底的惦念和温柔。
“咬”一口春天,品的是新芽鲜甜、嫩叶爽口,更是人情温热、烟火可贵。
3月28日,在兴平市阜寨镇北八一村,村民李群芳在家中制作香菜菜团。 本报记者 文超摄
春之味,浸润着生活,也抚慰着人心。
舌尖上的春天,是一次犒赏,也是一场唤醒。
吃到春天的人,是幸福的。
“清明节快到了,姥姥做了青团寄给我们。”眉目清秀的南方姑娘身在西北,却能“望”见故乡的春日模样。
一口吃食,便是时光的犒赏,让奋斗路上的人们重获力量。
大地的养分、雨露的恩泽、自然的力量……挨过寒冬霜雪的草木,开启新一轮的生长,酝酿新一年的滋味。铺天盖地的鲜嫩蓬勃,彰显着生命的坚韧和无畏,让蛰伏一冬的味蕾雀跃,也让心间的梦想和脚底的力量升腾、激荡。
吃到春天的人,也是幸运的。
春光难得。眼下的明媚和温暖,是用日以继夜的坚守“抢”来的,是用无数人的奉献换回的,疫情的阴霾未曾挡住春天的脚步。
稍纵即逝的春鲜,让人们懂得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提醒人们,莫负春光,踏往新的征程。
盎然的春意,充盈起生活和奋斗的新希望。
万户千家,春之味迥异,又相同。
将春意与春光,细细咀嚼,是山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在一春又一春的交替里,人们把春天吃进胃里,让春天长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带着春之蓬勃接续奋斗、踔厉前行,酝酿出人世间亘古鲜活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