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

时间:2023-04-05 21:45编辑:admin来源:网络当前位置: 主页 > 热门

守护千百年枝繁叶茂———黄陵县古树名木保护纪实

春分一过,万物生长。

5000多岁的古树也不例外,悄无声息地在枝头探出了嫩芽。

image.png

老君柏

2022年9月,当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公布时,人们惊喜地发现,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分别是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和老君柏。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古树名木是记录地球生态变迁的“活文物”。一般来说,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名木则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以这3株古柏为代表,如今,黄陵县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有233棵,数量在延安各县(市、区)位列第一;古树群14个,其中黄帝陵桥山古柏群是我国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保护古树名木,留住绿水青山。近年来,黄陵县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健全和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动态管理,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向更加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古树名木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2)

黄帝手植柏

守护千年名木

3月7日,阳光明媚,记者来到黄陵县阿党镇川庄村,在南沟门水库下方的一处开阔地带,看到了历经5000多年风雨,依旧遒劲挺拔、枝繁叶茂的老君柏。

同行的黄陵县林业工作站副站长王亭告诉记者,14年前,老君柏的“家”可不在这里。

2009年,南沟门水库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即,老君柏处于淹没区,黄陵县成立古柏移植领导小组,对其进行保护性移植。

“移植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树干清理养护、修补空洞、加固树体等工作;第二阶段移栽定植;第三阶段是5年的养护复壮期,管理人员通过叶面施肥、土壤改良等保护复壮措施,确保古树健康生长。”王亭说。

如今,老君柏的“新家”距离原生长地2.5公里。对于有着5000多年树龄的古柏来说,即便是这短短的距离,其移植的技术难度依然很大。

王亭曾参与老君柏移植工程,他说:“古树年老,一般树体较大,根系分布广,水分与养分的疏导距离过长,生长势弱则易招致病害。因此,几千年树龄的古树成活已属不易,移植难度可想而知。如今老君柏长势旺盛,得益于当时科学细致的技术方案。”

除做好老君柏等古树常规保护工作外,黄陵县还实施“一树一策”保护重点古树,开展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及航天育种工程。

2012年,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开始实施,科研人员利用微型扦插、植物组培等无性繁殖方法,成功获得“克隆苗”。2018年4月,“克隆苗”入植南宁国际园博园。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3)

2016年9月,黄帝手植柏种子“搭乘”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这批种子于当年11月18日返回地球。黄帝陵管理局留存其中2016颗种子用于科普宣传教育,其余的种子继续用于林业科研。

如今,在轩辕庙院内西侧的祭祀文化展室内,2016颗黄帝手植柏种子,默默讲述着遨游太空的故事。

2017年3月,用于林业科研的种子植入陕西南五台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库。2021年,3株黄帝手植柏亲子苗、3株挂甲柏亲子苗、3株黄帝手植柏太空苗定植于秦岭植物园。

航天育种的手段下,千年古树的基因得到改良和延续。蕴含其中的,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4)

守望万古长青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千百年来,桥山四季常青的古柏默默“守护”着黄帝陵寝。它们已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物化体现。

如今,这些古柏,有一支72人的专职管护队伍“守护”。

“每天我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守好古树。”3月8日上午,穿行在古柏林间,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护林员祁万红告诉记者,黄帝陵古柏林区全年都是防火戒严期,护林员一刻都不能松劲儿。

“防火是林区‘五防’中的首要任务。此外,防盗、防虫、防病、防老化等工作也不能松懈。”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科长李小军介绍,他们将林区划分为6大管护责任区、29个管护小班,划片包干,并逐级签订《管护责任合同》,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巡护、管护林区。

“用8个字概括,就是‘网格管理、防消一体’。”李小军说,大家既是护林员,又是消防员,遇到紧急情况时能随时投入救援,确保万无一失。

为全力保障古柏健壮生长,黄帝陵管理局建设了古柏消防系统,建成12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2座,安装地下消火栓233台,并建设了5000米的防火墙,将古柏群与周边村组、耕地有效隔离;视频监控系统共设置137个监控点位,实现了对林区全天候、全区域、全时段的监控覆盖。

为充实消防救援力量,黄帝陵管理局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建立了黄帝陵卫星消防救援站,还与甘肃驻陕西森林消防队伍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携装巡护和假日专项行动,确保古柏群安全。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5)

3月2日,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护林员们骑着摩托车在桥山林区巡护。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常年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针对林区明纹侧柏松毛虫、侧柏毒蛾、柏大蚜等7种主要虫害和侧柏叶枯病、桧柏锈病2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常态化监测,制定治理方案,实施综合治理。”李小军说。

为做好防老化工作,科研团队利用TRU树木雷达技术等无损检测手段,对黄帝陵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等重点古柏以及一些衰弱古柏进行健康监测,按照“一树一策”制定复壮保护方案,实施树体修复、病虫害综合治理、水气肥管理,促使树势得到较快恢复。

事实上,以黄帝陵古树群保护为代表,黄陵县加大保护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对全县散生古树、古柏群、重点古树等实施保护。

普查登记建档是保护古树名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按古树名木分布坐落的地点,明确保护责任。同时,统一登记、编号、建档,完善古树名木的电子数据库,实施动态信息化管理。”黄陵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杨小牛说。

制度建设也在不断推进。黄陵县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明确管护责任,签订管护责任书。以老君柏为例,2017年6月30日,黄陵县林业部门与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认养协议,认养期限为10年,养护方式为定期浇灌、松土、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为更加有效保护古树名木,黄陵县依托林长制,让523名林长充分发挥作用,有力推动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从1994年加入护林队以来,祁万红一直坚守在这里。他说,守护黄帝陵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自己会一直守在这里,守好这片林子。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6)

3月2日,黄帝陵管理局护林科护林员祁万红(左一)带领班组成员在桥山林区巡护。

守住“绿色乡愁”

与祁万红一样,孙婷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黄陵的古树名木。

身为黄陵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的孙婷,如今还担任黄陵县政协委员。从2022年11月到今年3月,她对黄陵县7个古树群、50多棵古树生长状况、保护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多年的采访,让我对黄陵的古树名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让我更有动力。作为政协委员,我要积极履职尽责,为黄陵古树名木保护建言献策。”孙婷说。

结合所见所闻,孙婷认为要做好当下古树保护基础性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古树管护保障体系;要多措并举,形成全社会参与古树管护的大格局;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古树文化氛围和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为加大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我们主要强化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具体内容,对重点古树名木设置围栏、设置排水沟等,改善光照条件及土壤条件;积极开展抢救复壮,使古树名木重新焕发生机。”杨小牛说。

除政府保护外,黄陵能保留众多古树名木,得益于当地群众的自发保护。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7)

东石狮村古柏群

“一株古树或一个古树群,往往是一个村寨的地理标志。当地群众世代守望相伴古树,形成了一种民间的朴素保护意识。”孙婷说,10多年前老君柏移植时,周边的村民都来送别,与世代守护的古柏留念。

在田庄镇东石狮村,4个古柏群长势旺盛,四周均设置了围栏,当地村民保护意识极强。“平时我们主要做好浇水、除草等日常管护,及时清理干枯枝、断枝。发现树木有病虫害等问题时,会及时通知林业工作站的专业人员前来处理。”东石狮村党支部书记任建民说。

古树虬髯苍劲,极富美感,一些造型独特的树被当地人赋予不同的故事。东石狮村的古柏形态各异,以龙头柏为主的古柏群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分布,故而得名七星柏。此外还有九州一统柏、五爪柏和莲花柏,奇特的树形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一个村里能有4个古柏群,已经很多了,这是我们村独有的资源。后续我们将开发研学游,将古柏群打造成写生基地,让古树名木发挥更大作用。”任建民说。

“合理开发,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生,不断赋能乡村振兴。”任建民的想法与孙婷不谋而合。

古树可以联结历史,唤起乡愁,凝结共同的情感记忆。“我们要将古树名木的保护开发与乡村振兴结合,依托黄陵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推进‘古树+乡村’建设,科学谋划打造古树名木主题广场、景观节点、绿色廊道等绿地空间,让古树名木这些‘绿色乡愁’永远焕发生机活力。”孙婷说。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8)

黄帝陵古柏群

记者手记

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绿色文物

古树名木是珍稀林业资源,保护古树名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可以说,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绿色文物”,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文明建设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就包含人类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爱护。具体来看,陕西古树名木保护得力。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黄帝手植柏等5株全国仅有的5000年以上古树名木都在陕西,充分表明陕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成效显著。

这些古树名木,历经沧桑岁月,本身就记录了一定时期内的气候、生态、土壤等大自然环境变化信息,极具科研价值。同时,其所见证的历史片段就具备史料价值,自然就构成了“绿色文物”。

因此,古树名木对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好古树名木,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国仅有的5株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树都在陕西,其中3株在黄陵县(图9)

保生柏

《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普及保护知识,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建设,讲好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故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切实保护好三秦大地上的古树名木资源。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在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前应充分论证,要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系统考察古树特点、生长状况等,审慎考虑保护措施,避免对古树造成破坏。


上一篇:朱鹮油菜花海中翩翩飞舞 与春耕农户和谐共处

下一篇:开设免费接驳点 国铁西安局开行杨凌农科城马拉松专列

阅读排行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