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陕西,陕西旅游文化网!

爱陕西_陕西旅游文化网

热门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名家学者

贾平凹:为百姓、为民生而写作

来源:   浏览:      时间:2017-03-02 16:32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曾多次获文学大奖。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

  贾平凹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几乎都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与创作技巧。而永远不变的是,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主人公一概都是底层小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贾平凹总是将纯正的汉语传统和陕西方言相互糅杂,构建起文本特征鲜明的文学世界。

  2014年,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面世,《老生》是贾平凹一部兼文学创新与历史使命感为一体的作品,内容中不乏残酷与黑暗的一面,但不是以猎奇为目的,书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就是中国几代人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在该部作品中,贾平凹展露出来的故事取材于乡村大地,还原于民间历史,将文学作品根植于百姓,看民之悲喜,写民之苦乐,拥有丰富的内涵。

  近日,贾平凹又推出新长篇《极花》。贾平凹表示,“《极花》其实也反映我近年采风的心得。看到农村很多村子都空无一人,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男的女的都去了,特别是女孩子,哪怕在城里混得再不好,也不愿意再回农村。男人在城里买不起房,回乡娶老婆,却发现已经没有留守的农村女孩了。所以才有了被拐卖的妇女被卖到村子里,让我特别感慨。”他说虽然新作写的是被拐卖的妇女,其实还是慨叹消失的农村,是乡村的挽歌。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
贾平凹
贾平凹(21张)
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
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
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分享到:
最新发布
热门推荐
  陕西概况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投诉举报邮箱:1225118@qq.com
Copyright 2014-2022 爱陕西_陕西旅游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