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陕西,陕西旅游文化网!

爱陕西_陕西旅游文化网

热门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名家学者

赵季平:创作不停,深入生活就不会停

来源:   浏览:      时间:2017-03-02 16:24

 
赵季平出生于甘肃平凉,长期生活在陕西,家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旁。赵季平从小就酷爱音乐,在音乐学院时,他苦苦钻研,加上他颇具灵气,已小有名气。此后,他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小合唱、表演唱、民族管弦乐、交响音乐、歌剧、舞剧、戏曲音乐等等。
 
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1970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音乐创作。自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作曲以来,先后为四十多部影片作曲,其中为《大阅兵》、《红高粱》、《菊豆》、《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大红灯笼高高挂》、《烈火金钢(上下)》、《心香》、《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炮打双灯》、《步入辉煌》、《黄沙·青草·红太阳》、《变脸》、《风月》、《日光峡谷》、《秦颂》、《孔繁森》等影片所作音乐多次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1985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5年7月30日,“国风浩荡”——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拉开了世界首演的帷幕。磅礴大气又细腻动人的乐音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装点成了音乐的殿堂。从电影《黄土地》开始,赵季平走上了电影配乐之路。《黄土地》、《红高粱》、《好汉歌》、《大宅门》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及不计其数的国际、国内大奖,他是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创作不停,深入生活就不会停”,赵季平这样描述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这句话也是他日常创作最真实的写照。古稀之年,满头白发的赵季平依然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

  从小生长在陕西的赵季平对陕西这片土地有着一份执著的爱,这里的秦腔、碗碗腔、眉户剧等传统戏曲文化他幼时就烂熟于心。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他更是将中华传统的戏曲文化元素融入音乐,将音乐的母语加入自己的作曲中,创作出令人叹服的天籁之律。

  采风,早已成为赵季平生活的一部分。他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除了‘身’到,还需‘心’到、‘情’到,三者缺一不可。”听过赵季平作品的人,都说他的曲子“钻心”,究其诀窍,是他对生活、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他追随父亲赵望云的脚步,从广袤的黄土高原到温婉的江南,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无不记录着他行走的足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沃土滋养了他的艺术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于赵季平来说,早已是一种生活常态。

 

分享到:
最新发布
热门推荐
  陕西概况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投诉举报邮箱:1225118@qq.com
Copyright 2014-2022 爱陕西_陕西旅游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