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曲项琵琶面临后继无人
来源: 浏览: 时间:2016-03-14 22:56
在培训基地,张成祥教授学员技艺
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陕北说书位列其中。陕北说书分为“三弦书”与“琵琶书”两种。57岁的盲人张成祥,是延川县曲项琵琶的唯一传承人。张成祥家住延川县贾家坪镇张家河村,3岁时因出天花导致双目失明,15岁进入延川县曲艺队拜师学习曲项琵琶,练得一手精湛的琵琶技艺。几十年来,他走乡进村,用手中这把传了师徒四代的琵琶,为当地群众送去许多欢乐。
只要弹起手中的琵琶,张成祥的唱词张口就来,既有传统的民间传说,又有历史典故,还能即兴穿插编唱几段与当前的时事政治、富民政策、好人好事、凡人善举等相结合的新唱词。“过去那个年代,全县能弹奏曲项琵琶的艺人有五六个,很受社会欢迎,下乡到村镇演出时群众们都是轮流排队观看。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文化丰富了,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曲项琵琶逐渐就被遗忘了……”张成祥说道。
近些年,张成祥有了一个腿脚不方便、能演奏二胡的搭档杨光林,老哥俩拄着两根木棍,一前一后,赶集市、下乡镇、去山西演奏,或是街头摆摊义唱,虽然艰辛,但多少能挣点烟火钱,贴补家用。
张成祥不仅喜爱这门曲艺,更感恩日夜陪伴他的琵琶,琵琶使他的生活不再“黑暗”。随着岁月的流逝,张成祥已步入花甲之年,年轻一代却无人会弹奏曲项琵琶。为此,张成祥陷入困惑和无奈之中,为了传承,这几年他亲自制作了5把曲项琵琶。图为文化艺术研究者曹柏植(左一)先生与张成祥一起交流、探讨曲项琵琶艺术。
去年,在一个影视剧的拍摄现场,张成祥的困惑和无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通过各方努力,传承技艺有了专项经费。今年,在张家河村建起了延川县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暨延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曲项琵琶传习所。传习所自去年12月底开办培训班以来,共招收了8名学员,其中6人为盲人及肢残人。培训班不仅为学员提供食宿,免收学费,而且每天还有补助。张成祥还请来了亲戚帮忙打理培训班的日常事务。如今,专项培训费即将用完,每天近千元的开支,让张成祥压力倍增,培训班也陷入了困境。图为张成祥手把手教学员弹奏。
采访结束时,张成祥还是很坚定地说:“只要能将这门曲艺传承下去,只要有人学习,培训班还是要办下去的。决不能让传了四代的曲项琵琶后继无人,也希望培训班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