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丝绸之路上丝织品贸易的重要佐证 鎏金铜蚕:万里凿空的金钥匙,文明交流的守望者

时间:2023-11-07 09:53编辑:admin来源:互联网当前位置: 主页 > 丝路

71370e6d7c75467ce14b04a1c0aee4e7.jpeg

丝绸之路,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无与伦比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开篇提到的两件历史物证——“鎏金铜蚕”和“黑石号”千年沉船,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这段历史。其中的“鎏金铜蚕”,就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和展厅中其它文物相比,小小的鎏金铜蚕也许显得并不那么起眼,然而对于丝绸之路来说,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村民淘金发现千年“蚕宝宝”

借路费将国宝捐献给国家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高琦告诉记者,这枚鎏金铜蚕是1984年12月在陕西安康石泉县池河镇,当地村民在挖沙淘金时发现的,其形态生动逼真,呈扁圆长条形,通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首尾9个腹节,昂首或吐丝状,体态逼真,尾部向背部翘起,腹部素面无纹,刻工精致。尤其是丰满的鎏金,更突显出此蚕的珍贵。高琦介绍说:“鎏金铜蚕出土于谭家湾遗址,坐落于池河东岸一级台地,南邻洪河,西为池河,北有汉王城,与郭家坝遗址、万家堡遗址共同构成子午古道南段驿站遗址。根据遗址出土的其他物品,可以确认这件鎏金铜蚕是汉代的一件重要历史文物,可能是汉代蚕桑业祭祀蚕神重要礼仪用品。鎏金铜蚕的发现,说明了当时丝织业在陕南地区非常普遍,是丝绸之路上丝织品贸易的物证。”

1985年,鎏金铜蚕发现者谭福全就将鎏金铜蚕无偿捐献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其女儿谭可菊2023年在接受“重温丝绸之路壮举·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外学生社会实践团”采访时还讲述了其父亲发现这枚铜蚕的过程:石泉人早前以养蚕为生,冬季无法养蚕时,会通过淘金贴补家用。1984年12月20日,父亲谭福全带着她和哥哥、二姐在石泉谭家湾的池河岸边淘金时,二姐谭可春无意中挖出一枚和真蚕差不多大小的鎏金铜蚕,后来父亲向亲戚借了路费坐车到西安,将其上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此物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政府授予了谭家“鎏金铜蚕献宝之家”匾额。

小小的铜蚕

体现丝绸在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石泉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2000多年来,这里的百姓世代以养蚕为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上,对鎏金铜蚕是这样介绍的:“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高琦告诉记者,鎏金铜蚕可能是陪葬品,寓意重生,也可能作为蚕种的代表,活动举行时,希望当年养蚕收成会顺利。对于鎏金铜蚕究竟是祭祀用品还是殉葬品,现在专家还没有统一说法,不过专家都表示,它的发现体现了丝绸在中国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蚕的真实的生产地点,且将陕西石泉县这一养蚕圣地的养蚕历史推前到汉代。

作家艾青有一句名言——“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所以有人称蚕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也不为过。古人也有“欲求富,蓄金蚕”的说法。因为蚕有着惊人的繁殖力,金蚕代表蚕能带来如黄金般的财富。记者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采访时看到,鎏金铜蚕摆放在展厅一角一个独立展柜中,工作人员还为它量身定制了一个精美的展架,外形好像三足支撑的圆形箩筐,正中间放着一片透明的桑树叶,蚕卧其中,自然和谐。如今,每一位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游客都不会错过这件小巧可爱的鎏金铜蚕,每一名讲解员都会花大量时间向游客介绍这件鎏金铜蚕背后传奇的故事。这小小的、柔软的蚕,带来了象征财富的丝绸,它是万里凿空的金钥匙,更是文明交流的守望者。


上一篇:康复路小商品销往中亚国家 老牌批发市场借丝路东风“出海”贸易

下一篇: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今年 形成6项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

阅读排行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