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3西北STEM教育发展创新论坛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张忻茁,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创意作品。
西安高新逸翠园中学科技节上,学生们正在做筷子搭桥承重实验。
坚果破壳器、为残疾人设计的摇臂动力车……日前,在2023西北STEM教育发展创新论坛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张忻茁,向大家介绍了她的创意作品。
这些看似平常却又极具巧思的小物件,来自一位9岁多的孩子,引起现场观众阵阵惊叹。而其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手脑并用探索世界
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些作品?张忻茁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她和STEM日常交织的经历,“虽然我说不清楚到底啥是STEM,但我觉得它就是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一件件要完成的任务”。
STEM教育是融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综合式教育,可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STEM一词就来自于这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近年来,STEM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而备受关注,我市一些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STEM教育模式。
作为陕西省第四批STEM教育实验学校,西安高新区第三十一小学建立了专业的STEM教师团队,开发了校本课程《绿荫萌萌-设计植物名片》《冰棍别化-设计保温箱》等小学全阶段STEM课程,“让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西安高新逸翠园中学是西安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该校九年级学生朱浩瑜在校期间就已获得“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等多个科技发明奖项。他直言,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尤其是创新思维与创造发明课程,使得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升。
跨学科与创造力是未来教育的核心
“可以说现代科学没有一项不是跨界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西安交通大学经金学院元向辉教授表示,“希望能从中小学就开始把STEM教育贯彻下去,让中小学生也能从小激发起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将跨学科知识应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一点,也得到陕西省丝路创客协会副会长姚小拿的认同。她认为,STEM教育并不是教育行业的某一个赛道,而是整个未来教育变革的方向。STEM教育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跨学科知识的结合,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合作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用“科学的脑+工程的手”,去真正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
“STEM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要从动手能力抓起,而且一定要跨界。”这也成为西北STEM教育发展创新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的一致共识。
培养创新人才不再是纸上谈兵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创新已成为驱动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基石。
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理解、交互、计算和决策能力,激发STEM创新土壤的持久活力,俨然成为教育实践改革的核心议题。
“人工智能是跨学科的综合领域,本质上与STEM教育深入融合。”陕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红亮教授表示,“现在很多学校尽管重视STEM教育,但缺乏教学STEM跨学科性的综合方法。”马红亮教授希望,未来能与学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共同努力,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