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朔漠秋高骏马肥,琵琶一曲塞云追。长安北望年年翠,知是橘香出秭归……”3月24日晚,在《塞云追》的动人唱腔中,由百年剧社易俗社创排演出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在西安易俗大剧院正式公演亮相,舞台之上,以情带声的唱腔演绎、唯美创新的舞美设计、跌宕起伏的剧情故事,演绎着“一个汉家女人的心灵‘游牧史’,一曲汉匈两族的和合‘兄弟情’”,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昭君行》是陕西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同时,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该剧在西安演出后,将于4月中旬亮相北京参加展演,在首都舞台唱响这曲民族和合的秦腔史诗。
艺术与时代共振 让老故事焕发新光彩
岁月长河中,“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华大地脍炙人口,“昭君题材”的各类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作为一部迥异既往而守正创新的作品,秦腔《昭君行》熔铸了凝重的历史感、精深的文学感和跨地域的文化感,将汉乐府与《楚辞》《诗经》《匈奴歌》,以及汉匈民族民俗、礼乐文化等化用其中,以典雅清健的文学性与戏剧性、思想性相编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摆脱并超越了一般“和亲”题材的局囿、人生履历的堆砌、尔虞我诈的权谋、小儿小女的情调、顾影自怜的苦情,将要义提升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主线,歌颂民族团结,追求中华美学、当代观念和人类价值。
舞台上,通过演员入戏精准的表演,全剧以创新的切入视角讲述王昭君之美、善的动人情怀与高贵品格,以慷慨豪放的秦腔艺术与健朗典雅的“汉风”气派相得益彰。
“可以说,这部剧是‘昭君’题材创作的新发现、新塑造、新开拓,是一曲民族和合、悲悯与爱的秦腔史诗。在守正创新中,继承秦腔传统,继承百年易俗社的独特艺术个性,用原汁原味的唱腔,浑厚深沉且富有现代审美的舞台样貌,书写新时代大秦之腔的新气质,赋予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的当代精神写照,增强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剧中王昭君的扮演者、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表示。
用真情谱写家国情怀 守传统出新意
“我本汉家女,远渡单于庭。相去万余里,行行复行行……”随着传奇故事在舞台上的徐徐展开,王昭君坚毅不屈的品格、勇担使命的决心、不负嘱托的忠诚、情深意切的坚守,让在场观众为之动容。
同时,剧中细节丰富,时空自由,意境闳深,追求戏曲诗剧、心理诗剧的艺术特色同样深深吸引了观众:每一幕戏,都主要分为两场戏,或动静对比、或明暗映照、或远近参差、或虚实相生,将中华传统写意空灵的美学韵致与现代直击人心的叙事张力相结合。
在戏曲舞台之上,新编历史剧素来对创作者颇具挑战——既要坚守传统,让老戏迷说好,又要推陈出新,赢得年轻观众的心。正如该剧编剧刘恩平此前所说:“首要是还原历史的真实,才能做到今日艺术现场的真实。所谓‘守正创新’,艺术的加工再创作才能有的放矢。”
记者从创作团队了解到,《昭君行》从策划到创作、从排练到演出历时两年多完成。它集合编剧刘恩平、导演杨君、作曲党红岩等强大主创阵容,汇聚惠敏莉、李小雄、屈鹏、李东峰、高二强等众多秦腔名家。全剧在创排期间,力图在史、诗、思的三位一体中,以大气沉潜的样式面貌和耐人寻味的旨趣,最终为所有观众呈献出一部具有中华气象、时代精神和现代品格的历史题材佳作。
当晚的演出中,除了许多老戏迷,观众席上,还有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学子的年轻面庞。“我以前很少看秦腔,但这部剧真的打动了我,看进去了。剧中历史感、现代感都非常强烈,大漠苍凉的孤寒,王昭君千里跋涉的艰辛、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人生选择,都让我印象深刻。”王同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