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可能是“京师”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

时间:2023-02-24 09:40编辑:admin来源:网络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史

这里可能是“京师”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图1)

陶渠遗址发掘区远眺。

这里可能是“京师”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图2)

这里可能是“京师”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图3)

陶渠遗址M28墓道出土的铜鼎、铜甗。

这里可能是“京师”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图4)

陶渠遗址出土的有“京”铭文的铜戈。

如果说梁带村芮国遗址的考古发现蜚声海内外,那么陶渠遗址的考古发掘就再次刷新了外界对韩城的认知。2020年,考古人员开始了对陶渠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出土的铜戈上发现了带有“京”的铭文,基本上确定该遗址与“梁”无关。陶渠遗址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耿庆刚介绍,发掘前,学者多认为陶渠遗址是春秋时期的梁国遗址。2020年5月开始,陕西省考古人员对陶渠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重点对墓葬区进行了发掘。结合文献等记载,考古人员判断陶渠遗址应该是西周、东周之际“京”国的遗存,是西周晚期王室重臣京氏一族的封邑所在。通过墓葬规模、附属车马坑以及墓道内埋葬整车马的现象,考古人员判断这8座“甲”字形大墓的墓主有可能是“京”国的国君及其夫人。

揭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

陶渠遗址位于韩城市芝阳镇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跨芝水河南北两岸,在古代为战略要地。20世纪80年代,该遗址被发现,在《韩城市文物志》中,其被称为西赵庄遗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更名为陶渠遗址与陶渠墓群。

202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始对该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工作,考古人员基本摸清了陶渠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内涵等。陶渠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以东西向壕沟为界,有高等级居址区、普通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中小型墓葬区等区域。

让人欣喜的是陶渠遗址发现了8座“甲”字形大墓。M16为其中规模最大者,全长36.6米,墓道长28.5米、宽3.8米至4米,墓室长8.1米、宽6米,深约9米。M31全长32.7米,墓道长25.3米、宽3.6米至3.8米,墓室长7.4米、宽6.1米,深8.8米。在墓室内发现的7座车马坑和六鸾配置等,代表这里是一个高等级的封邑墓群。陶渠遗址的大墓虽然被盗,但考古人员从出土文物上依旧取得了不少收获,比如“甲”字形大墓,一般是墓主人身份高贵的象征,墓道里有悬鱼、玉覆面、铜鱼等。

在发掘完成的7座“甲”字形大墓以及车马坑K1的填土中发现有板瓦、筒瓦、陶器残片等,M26、M28、M29、K1等填土中还发现有原始瓷片、骨器、制骨废料等,说明在大型墓葬建造之前,此区域可能是高等级居址区、制骨作坊等。

在陶渠遗址的15座秦墓中共出土器物86件(组),有陶器、铜器、铁器和石器,大致年代应在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之后。另外,在陶渠遗址中发现的秦墓随葬陶器上多见“夏亭”“夏市”等戳印(韩城秦汉称“夏阳”)。陶渠秦墓土洞墓墓道宽于墓室,随葬器物包括釜、甑、盆、罐、茧形壶、蒜头壶等陶器和铁釜、铜镜等,不见西安地区秦墓常见的鼎、盒、壶等仿铜陶礼器组合,这可能与韩城地区处于关中边缘地带有关。

综合墓葬的年代、葬制葬俗以及有“京”铭文等,考古人员初步判断陶渠遗址的性质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京”邑。在陶渠遗址出土的一件铜戈上发现了带有“京”的铭文,为陶渠遗址的历史定位提供了佐证。

“芮国”之后“京师”再现

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记载,周平王是在“京师”继天子位的,后来才东迁到洛阳。那么,作为“京”邑的陶渠遗址和“京师”有没有关系呢?耿庆刚介绍,关于“京师”的地理位置有很多种说法,根据陶渠遗址发掘现场揭示的历史事实,专家结合地理方位推断,“京师”很有可能就在陶渠这个地方。

耿庆刚介绍,“京”邑是西周、东周之际为数不多,可确定的畿内封邑。“邑”字初见于商代甲骨文,代表城市,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那么,陶渠遗址的“京”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封邑?作为西周晚期王室重臣的“京”氏一族,他们和秦同源,都是“嬴”姓,源自东方,经过屡次迁徙后被周王朝分封到陶渠,西周金文中“京夷”和“秦夷”等并称。

《竹书纪年》中有“芮人乘(偷袭)京”的记载,此时,“芮”在韩城梁带村,距陶渠直线距离22公里,进一步证实陶渠遗址为“京”邑的合理性。

从史料记载看,周幽王死后,周王室内部发生分裂,天子位缺位9年。最后,周平王在晋、秦及其他诸侯国的协助下成为天子,在陶渠之地继天子位。陶渠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让尘封了2000多年的历史原貌徐徐展现。

考古人员在以陶渠遗址为中心的芝水河两岸进行的大规模调查中,发现西周、东周时期聚落遗址多处,并新发现了龙山晚期(夏时期)的陶渠南遗址、商代的西赵庄遗址、东周时期的三甲遗址、大鹏村战国魏时期遗存以及秦汉时期墓地,出土了大量金器、陶器、铜器、玉器等。特别是陶渠南遗址(发现白灰面房址)、商代的西赵庄遗址(发现灰坑及400余件陶片、陶鬲等),填补了韩城夏商时期的遗址空白,让韩城历史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到秦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序列。

韩城因地处秦晋交界处、依山依河,成为历史上秦、晋、魏等大国之间的博弈区和军事缓冲地带,战略位置突出,曾经被秦、晋、魏等大国占领。战国时,秦、魏两国争战,魏国在韩城南修建了魏长城,两国先后夺取繁庞城、籍姑城。韩城还是西周韩侯国、梁伯国、北芮国所在地,陶渠“京”国的发现,又为韩城地下考古增添了无限魅力。

陶渠遗址是关中地区西周、东周之际为数不多的畿内封邑遗址,对研究周代的分封制、“夷夏融合”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陶渠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上一篇:旬邑县西头商周时期遗址入围“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下一篇:陕西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

阅读排行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