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陕西,陕西旅游文化网!

爱陕西_陕西旅游文化网

热门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历史人文

归于宁静的“张学良公馆”

来源:   浏览:      时间:2016-04-09 10:59
\

  1935年9月,西安开始进入最安静的季节,这是那种炎热躁动之后温情的轻吟,是孕育成熟之后恬静的低回。此时,一位英姿勃发的国民党将军,却带着一股雄浑之气,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从汉口来到西安。
  
  1935年9月13日,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红军,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介石亲自兼任总司令,而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的,就是眼前这位让西安的温柔空气都为之一震的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子,人称“少帅”的张学良。
  
  从汉口到达西安的张学良带着家眷和随从,租用了刚刚竣工的金家巷5号院一座公馆作为官邸。
  
  这座后来人称“张学良公馆”的建筑,由西安通济信托公司于1932年投资修建,是西安民国时一处较为现代的公馆式住宅,主要的建筑物是由东向西排列的三幢精巧别致的三层西式楼房。三幢楼的形态类似,底层为地下室,楼门北开,沿着楼外的砖石台阶可直接进入二层大门。建筑为砖木结构,木构屋架,砖砌墙身。室内装饰典雅朴素,墙面、棚顶刷白,棱角分明,线条清晰,地面铺木地板,与木质楼梯均红漆刷饰。公馆的三幢楼房间,梨树,桂树,丁香、海棠……以及各种花草,正娇嫩生长着。公馆四周砌着青砖围墙,北面是一排平房,平房中间,是公馆朝北开向金家巷的大门。隔一条巷子,即是建国路的启新巷,站在张公馆的楼上可以看到北边紧挨的“高桂滋公馆”——同样中西合璧的庭院式建筑。两座公馆都是“西安事变”旧址,一同见证了中国发生历史性转折的时刻。再向东眺望,威严肃穆、凝重大气的西安古城墙便映入眼帘,巍峨的长乐门城楼矗立在颇具沧桑感的历史光晕中,别具风骨。
  
  从1935年9月到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秘书赵一荻小姐、儿子张闾琳及其随从人员一直租住在这个公馆里。公馆的东楼是机关楼,中楼是客厅、会议室,西楼是张学良和家人的居室,旁边还建有中西餐厅。张学良在这里生活办公、运筹帷幄。北排的平房为传达室、承启室、军人接待室和汽车库,南排的平房为食堂、卫士宿舍。虽然张学良在这里只住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却发生了许多改写中国历史的大事件。
  
  1936年秋天以及很快到来的冬天,西安的阳光柔美而饱满,洒向公馆朝南的卧室、书房和办公室,十分的舒适宜人。如果不是战争,少帅张学良想必很想抽出更多时间,去抚摸这座厚重的历史覆盖下的古老城市,哪怕就近可以闲庭漫步在古城墙上,也是无比惬意的享受。要知道,城墙上的每一块清灰砖石,都在默默地诉说着西安作为13朝古都的悠久历史。然而,此刻的少帅张学良只能在办公间歇,匆忙行走在精巧别致,环境优美的公馆内。每次进出公馆朝北打开的大门,望向北方——那都是令张学良伤痛与伤情一生的方向。此时不远的北方是延安,身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即使军命难违,他又怎能面对红军兄弟相残,兵戎相见?此时更远的北方,是他的家乡东北,“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无奈之下放弃东北,使得大好河山落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千百万父老乡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论如何,都无法令此刻的少帅张学良做到“攘外必先安内”。如今,日军侵华更甚,中国的汉奸更是猖獗,中共中央奉共产国际指示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在陕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将士都非常厌恶内战,力主抗日,故而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的主张,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东北军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秘密协议。张学良还拿出巨额银元私款,赠送给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之用。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陈“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却遭到蒋介石的拒绝。蒋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加紧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
  
  1936年12月9日,中共在西安组织大规模的学生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听到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山呼海啸的口号声,奉蒋之命前来制止学生游行的张学良早已血脉贲张。张学良向游行学生表示,一周内定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的合理要求。
  
  1936年12月11日,张学良在公馆的西楼向东北军的刘多荃、刘桂五、王玉赞、孙铭久等亲信军官下达了扣蒋命令。当日晚,在西楼二楼会议室召集东北军高级军政人员宣布对蒋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12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应邀从延安来到西安,当时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12月23日至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在公馆的西楼举行谈判。由于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承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六条协议,“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这就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
  
  1936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私自决定护送蒋介石等同机飞离西安回到南京。一下飞机蒋介石就背信弃义,扣押张学良并长期监禁,使张学良再无机会返回西安,住回“张学良公馆”(1949年杨虎城也惨遭蒋介石杀害)。
  
  1937年3月,东北军被逼东调离陕,从此“张学良公馆”退租,另易其主。
  
  1949年之后,中共西北局行政处征购了“张学良公馆”及附近地产,设立了陕西省委干部招待所。
  
  1982年,“张学良公馆”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张学良公馆”收归陕西省文物局管理,更名“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同时对旧址进行维修。全面更换了破损门窗、地板;加固了楼房墙体并揭瓦晾椽,整理院落。历时近三年。
  
  1986年12月6日,在“西安事变”发生50周年之际,“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挂牌为“张学良公馆”,并加挂“西安事变纪念馆”牌子,正式对外开放。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了“张学良将军公馆”馆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等为开馆仪式剪彩。
  
  2001年和2008年,“张学良公馆”又进行了两次大维修。尤其是2008年,对北排平房进行了翻修;重新设计、改建了西大门;馆内道路全面更新,馆区环境重新规划。现在,“张学良公馆”位于建国路的西大门成为正门,门牌号为建国路69号,免费向游客开放参观。
  
  80年的时光飞驰如电,如今走进“张学良公馆”,走上那三幢精致的小楼,红木楼梯在脚下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即使耳边没有讲解员的解说,也仿佛走进了一段刀光剑影的岁月。在打量改变历史轨迹的非凡之人留下的印记时,人们或敬重,或仰视,或沉默,或叹息……
  
  比起人潮涌动的西安“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博物馆”,“张学良公馆”显得清静多了,好些时候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而“张学良公馆”则始终以一种平和安详的姿态,在一角安静地等待记起它的人,就像院落中的梨树,桂树,丁香、海棠在静谧中的绽放;就像旧日的时光在等待着另一段时光的到来······即使等待无果,它依旧那么独立自尊,沉静安详。因为它经历过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任谁都无法替代。
 
分享到:
最新发布
热门推荐
  陕西概况   商务合作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投诉举报邮箱:1225118@qq.com
Copyright 2014-2022 爱陕西_陕西旅游文化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