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暑期再度上演“手机争夺战” 广大农村地区成为“重灾区”

时间:2023-07-22 12:30编辑:admin来源:互联网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d26500bc3ed2ebb42a4cb0e129efad4c_208fb7430d0f04eda2f5fcf64f62bca8.png

正值暑假,在全国各地,年度大戏“手机争夺战”正在不同的家长与孩子间展开着。

暑假“手机争夺战”,农村片区的“战况”又尤其激烈。

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中有不少留守青少年,手机对他们来说更为“亲密”。

对留守青少年来说,到了暑假,学校和老师的约束暂时消失,家中充当“家长”角色的祖辈在管理时往往有心无力;就算是“小候鸟”进了城,父母大多数时间也要忙工作。

没有老师的监管,没有父母的约束,留守青少年暑假要实现“手机自由”并不困难。

据媒体报道,部分农村青少年假期每天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10小时。

关键词:手机

“在乡村中学,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是一件比学业指导更让人头疼的事。”辛老师是江西中部某乡村寄宿中学的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她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怎么从孩子手里拿走手机”。

随着暑期的到来,“手机争夺战”将再次在农村上演。辛老师担心:好不容易管控住的手机回到了孩子的手里,从此又将出现手机失控的局面。

在赣中农村,辛老师是为数不多的懂得“手机管理”的人之一。她介绍,“没收手机”是乡村学校常用的管理举措,在她的班上总是有几个常带手机的学生,“家长平时不太管,有的学生甚至不止一部手机,最多的时候,我没收的手机能填满半个抽屉”。

相对而言,校园里,在老师、保安频繁安检的情况下,学生们没办法拿到手机。

关键词:手机自由

辛老师不敢想象:暑假期间,没有老师监管的孩子如何在“手机自由”的情况下生活?

该校初一学生小宇(化名)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平时和爷爷奶奶为了手机斗智斗勇,暑假跟随父母进城后,小宇找到了一片新天地。“爸妈上班去,我可以直接在家玩手机、玩电脑,比在村里还自由。”小宇说。

小宇所在学校的校长介绍,学校有近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老人不仅负责照顾孙辈的生活,还要监督学习和手机,“难度很大”。

这所学校的多名教师向记者反映,暑假孩子们大多随父母进城,一个暑假过后,孩子们基本“玩游戏玩废了”。

关键词:留守儿童

今年年初,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研究报告,引起社会热议。报告显示,四成留守儿童有专属手机,一半留守儿童使用长辈的手机。67.3%的家长认为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的趋势,2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严重沉迷手机,情况十分严重。“相对来说,留守儿童的智能手机成瘾问题更严重,因为家庭监管不到位。”武汉大学副教授夏柱智是《报告》的发起人,他和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成瘾问题最密集的年龄段是9岁至15岁之间。

关键词:父母不在场

农村“手机争夺战”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不在场”。留守儿童的父母因远在外地,几乎无法落实“家庭教育”,父母子女间的沟通变得不稳定乃至脆弱。“不是不想管,是太难管。”一位初三学生家长介绍,孩子目前与奶奶一同居住,时常因为手机使用问题与奶奶产生矛盾,“我们不在身边,根本啥也做不了”。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欣曾在安徽、江苏等农村地区就留守儿童的手机使用与家庭秩序进行田野调查,指出“手机作为媒介维系了祖辈、父辈和留守儿童三者的妥协与调适”,但手机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它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造成了父母教育的缺失,其背后反映的仍是“潜在的家庭失序”问题。

正值暑假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放下手机?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介绍

判断孩子是否有手机依赖症主要看这三点

一是孩子经常无节制的花大量时间上网

而且控制不住,上网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不上网就难受,干别的事都没兴趣

二是经常用说谎来掩盖自己对手机的迷恋程度

三是上网时间长,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崔永华表示,如果孩子真的沉迷手机

家长也不要着急,要保持情绪稳定,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很多家长因为忙,让孩子感到无聊的时间多

孩子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这种行为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在现实活动中同样能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

只要在现实中收获了快乐,就会逐步远离网络

爱玩手机不光是娃的错!

存在“欲望陷阱”“情感满足”的双重夹击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们拿起手机容易,但想让他们放下就没那么简单了。那么,手机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青少年如此着迷?

事实上,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的设计或许正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

“智能手机上的信息是无休无止的,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网络游戏等应用像一个个‘无底洞’,每一个悬念的设置、每一次自动播放,都有可能让你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比如,下拉刷新就是一个十分令人成瘾的设计,每一次刷新获得的反馈和新鲜感都会让人欲罢不能。”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说,此外,手机应用中广泛采用的算法推荐机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加重未成年人对手机的依赖。算法推荐机制通过抓取用户日常数据,分析用户习惯和喜好,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娱乐和消费内容,在提供一定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用户对手机的依赖。这些设计对于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表示,青少年手机成瘾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青少年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较弱,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负面因素,有时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易形成焦虑、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

“这时候手机就成为了一个‘遁世’的好‘去处’,拿起手机,青少年就可以进入一个没有烦恼的虚拟世界。”陈祉妍表示,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青少年对手机愈加沉迷。

另一方面,手机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来自亲密关系的陪伴、支持,给予他们安全感。

“不过,有时这种情感需求并不能从家庭亲子关系中得到满足,反而有些家长会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让手机、平板电脑等充当‘电子保姆’,这也将青少年进一步推向了手机等智能设备。”陈祉妍说。

放下手机不能光要求娃!

“多元力量协调”“手机管理教育”都重要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报告则建议,国家要强化监管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绿色网络环境,其中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保持密切关注和引导,建议提出了一种“多元力量协调”的办法,即结合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医院、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管理出力。

中部地区一位农村中学校长意识到,“没收手机”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他考虑将“手机管理教育”纳入课程,并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其他类型素质教育,就是“增加有趣活动的供给”,以此来抵扣“手机时间”。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雷望红建议,乡村学校要加强文体教育,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娱乐场所;多组织读书会、兴趣小组、健身俱乐部等,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在校娱乐时间。暑假期间该怎么办?他建议村集体可建设一些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活动场所,组织一些文体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农工党兰州市委员会在暑假期间提出了《关于有效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的建议》。这份建议指出,要探索将手机管理工作“延伸至课外”。

“暑假,农村中小学还可增设时间较短的第三学期,在该学期中充分利用已有师资,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课程,如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历史教育和音乐体育等。”农工党兰州市农牧支部副主委郁兴菊认为,这样做既能将留守儿童课外时间利用起来,让他们远离手机,同时又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补上素质教育的短板。 综合

没收手机、杜绝上网

不是解决娃沉迷手机的有效办法

让孩子们放下手机、放下游戏

最好的办法是

给予孩子们“不插电的陪伴”

用有趣暑期活动的供给

来抵扣上网时间


上一篇:2023年欧美职业篮球对抗赛在安康市汉阴县开赛

下一篇:巧思妙想再现“画中人” 生动演绎带您梦回大唐 看!千年古画“复活”了

阅读排行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