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新技术为文化赋能 录取通知书以笔墨传情 “西安表达”惊艳诠释“何以中国”

时间:2023-07-18 09:44编辑:admin来源:互联网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

81f02e2987c11e4b69d8716be51845ae.jpeg

西安成暑期热门打卡地,7月16日,西安城墙游人如织。

正值盛夏,文化热力在西安迸发:数字技术让历史“动”起来、文物“活”起来, 仪式感满满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传承经典……西安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惊艳诠释“何以中国”。

科技赋能 文化“出圈”

“文化+科技”的破壁融合,绽放出以“今”通“古”的强大力量。

7月11日,《光明日报》5版以《古都风韵与时代风尚交相辉映》《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等为题,关注西安“硬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软表达”:“全息影像《霓裳羽衣舞》、‘盛唐天团’IP形象的裸眼3D大屏、无人机+VR沉浸式览古城……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

7月12日,《人民日报》7版刊文《西安博物院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提升公益效能——“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讲述西安博物院积极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创新策展和公益效能提升,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7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报道《让历史“动”起来、“活”起来 用数字技术弘扬传统文化》,以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为例,聚焦西安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古籍文物、城墙等保护和修复当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得到传承弘扬,并且让历史“动”起来、“活”起来。

《〈长安三万里〉为什么火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影视IP为暑期旅游消费复苏再添一把火》《文化新业态精彩纷呈》《西安成暑期热门打卡地 在古建中感悟中华文化》 ……近日,《半月谈》《证券日报》、中国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刊文,为守正创新的“西安表达”点赞:“这些时代化的惊艳表达诠释了‘何以中国’。”

墨香氤氲 全网点赞

这个夏日,以笔墨传师情的陕西师范大学2023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如约而至。

“今年是学校坚持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的第17年,自2007年以来,老教授们用心用情写下每一位新生的名字。”新华社、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等第一时间推送报道《开笔!陕师大,等来了》《已连续17年!他们一出手,全网羡慕了》等,盛赞一封封带有墨香的录取通知书。网友们留言:“这才是中国风,应该发扬光大”“字里行间溢满文人风骨”……

中国新闻网报道称:“今年的录取通知书采用汉泥封印和剪纸剪影的古朴设计,柔韧的宣纸配以老教授们的小楷书写,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传承着历久弥新的国粹经典。”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称赞此为“笔墨传经典,方寸见师心”。

同样登上热搜的,还有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稿件《凭录取通知书领一架“飞机”?网友:看完细节不想过暑假了》,向读者、网友展示了西北工业大学颜值在线且别具匠心的“见面礼”——本科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在报到现场可抽取专属盲盒。

利好消息 持续“加更”

上周,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等多条利好消息持续“加更”。

7月9日,全国首趟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回程班列抵达西安。“标志着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首次实现了有来有往,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丝路沿线国家贸易互通注入了新动能。”央广网报道如是说。

西安多方联动促进毕业生就业引发关注。《陕西西安进一步优化户籍政策 便利大中专毕业生落户》《多地政策加码释放稳就业积极信号》《1.5万余个岗位!陕西举行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活动》……央视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等央媒连续推送多篇西安稳就业促就业的报道。

7月16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先期通水,西安人喝上汉江水。这项穿越秦岭山脉的世纪工程备受瞩目。据新华社对外发稿平台统计,《“洞穿”秦岭调水 长江黄河“握手”——写在引汉济渭工程通水之际》被《解放军报》、光明网、中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政府网、人民网等114家媒体转发。上述报道经新华社外文专线发布后,被LINE TODAY、bignewsnetwork.com等10余家外媒采用。

此外,西十高铁西岭隧道所有斜井全部贯通、西延高铁全线隧道开挖总量突破七成等消息在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平台持续推送。


上一篇:解渴陕北 滋润关中 带动陕南 “引汉济渭”惠及三秦

下一篇:西安莲湖区远东东社区趣味运动会让群众享受文体大餐

阅读排行

热门精选